第50章 竹筒饭(2 / 2)

林青捧着竹杯,看夕阳隐在青山后面,绵延的群山逐渐披上了一层雾气。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林青则趁着这最后的光亮,去了一趟小木屋。

把煮熟磨碎的米粒,抓了一大把,给孵蛋的两只母鸡。

还有小鹅的吃食,嫩嫩的野菜芯已经不需要切的太碎了,米饭也舍不得给了。

储藏间里板栗很多,煮过之后,切碎,和野菜拌在一起用来喂小鹅。

给母鸡的则简单很多。

白天母鸡到处扒拉小石子和草根,很多时候,林青放在食盆里的栗子,它们都是啄了一下就放弃了。

动物们都安置妥当,林青想念了一会儿雪球。

把两边的门都关上。

油灯点起。

开始纺绒线。

绒是冬天梳下来,洗过又晒干。

重新梳理过的兔绒和羊绒。

林青在桌子上铺了一块床单布。

拿出来一团团蓬松的绒条。

这是梳理好,自己分好的绒絮絮条。

这是灰色的是兔绒,白黄色的是羊绒。

她从开始用手搓,到现在学会用了纺锤。

用绒絮絮的一端,捻起一点点,轻轻往外扯,扯出来的线稍微长一点了,就可以缠绕在纺锤的杆杆上。

然后转动纺锤,绒絮絮条慢慢的变短,缠绕在杆杆上的线就越来越多。

周而复始,一坨绒线就这么纺好了。

以后若是能找到棉花,她还可以纺棉线。

纺锤是她自己手工做的,一段厚厚的打磨光滑的木片,一根细细的直杆子。

还有一个两片竹片和一根直条子组合的。

就是简易的纺锤了。

钩子则是用她用针线盒里的绣花针,烧红以后自己弯的。

针线盒里,其实她现在能用到的只有那几个最粗的针。

绣花针用来完成钩子做纺锤,她一点也不心疼。

当然也失败了很多次,最终定了这两种。

最好用的原木片的那种纺锤。

比手搓的快一些,但是很容易缠线,得时不时的用手理顺。

利用纺锤纺的纺的线,比手工干搓的要细上一些。

速度也快了不少。

林青很麻利的拨动纺锤,一手轻轻的送出适量的绒,利用纺锤旋转的力量,将细密的绒线缠绕在杠子上。

从的刚开始手忙脚乱的,有疙瘩有坨坨,到现在的均匀细腻的绒线。

林青也是经历过多次失败,才慢慢掌握住窍门的 。

细密的羊绒线已经缠好了几团。

取下来以后团成大团,毛茸茸的很细腻很柔软。

放在铺了布的竹筐里。

这可是真正的毛线,收收好。

等到冬天猫冬的时候,可以用棒针,也可以用钩针,给自己编织一件真正的羊绒毛衣。

还有羊绒的帽子。

睡前,林青抱着新华字典,看半页,就来了睡意。

第二批的皮子也要熟好了。

这个季节,山椒那边的秧苗也该发起来了。

有空要去一趟,摘些山椒的叶子,另外还要看看那边有没有其他的食物。

还得去野麦子那边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