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李大忠见状,赶忙伸手轻轻拍了拍朴正焕的后背,接口道:“侯爷,我们鲜国是附属国,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看中原的典籍,才能学中原的文字,也只有文人才能学得懂,毕竟博大精深,不易学习。平民要不是有中原生活经历或者特殊机遇,是不可能学会中原话的。像朴德尚和崔胜利,他们会外国话大都是因为血缘和奇遇,偶然中的偶然。”
金顺臣接过话头去:“大将军,您是觉得这倭人会反攻,鲜国的军力不足以阻挡是吧。”
熊知沛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睛道:“鲜国的战力,你应该比我明白,要是真的拼命,能有小鲜兵他们的狠劲,我觉得靠人海战术,都能把倭人打到海里去,可投降与临阵溃逃,让他们搞成军内文化,不死一次,都很难改变了。像你一样的将领,他们还有几个,至少海边那一片是没有了,内陆有没有,都得看鲜国的造化。”
金顺臣点点头:“海边那片区域原本也是有着几位身手不凡、颇具战力之人的存在,但可惜的是,要么在朝内内斗中惨遭杀害,要么就是在与倭人激烈的战斗之中英勇捐躯。而在内陆地区,虽说确实还有一些具备一定战斗力的势力,然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那些被分封了土地的王爷们所掌控着。自从他们获得了各自的封地之后,便纷纷变得不愿参与到对外的防御战争当中来。毕竟一旦开战,如果出现人员伤亡,那么后续的安抚和善后工作就得由他们自行负责处理;不仅如此,就连作战所需的粮草物资等也全都需要依靠他们自己去筹备解决。这显然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局面啊!虽说若是最终能够赢得胜利,或许还能得到一些来自朝廷的赏赐,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赏赐根本无法弥补他们自身所遭受的巨大损失。更为糟糕的是,倘若不幸战败失利,那么他们之前所投入的一切资源和精力可就全都化为乌有,甚至还会被朝廷怪罪!在我们向大陈国发出求援请求的时候,实际上已经率先在本国的各个地区展开过一轮动员行动了。但结果却是四处碰壁,竟然没有征募到足够可用的兵力前来支援,实在是万般无奈之下才不得不转而求助于宗主国!当时各个地方给出的理由无一不是声称自家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可供调配?至于他们所说的究竟是真是假,没人说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