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山更是急得满脸冷汗,背后都被浸湿,可陈诚像是看不到一般,根本没注意李振山的眼色。
陈诚却摆了摆手,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沈秘书,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个道理我懂。但,是不是所有的知青,都适合下到农村去搞生产实践呢?我看未必。”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沈中书和李振山惊疑不定的脸,继续抛出他的重磅炸弹。
“在我看来,现在的知青下乡,更像是一种一刀切。学农业的,钻研农业技术的,他们下到农村,那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对农业生产大有裨益。”
“可是,那些学物理的、学化学的、学天文地理的、学文学历史的,他们下到田间地头,除了能多认识几种庄稼,多贡献几分力气,对农业的本质发展,又能有多大的推动作用?”
“他们的专业知识,在农村这片土地上,有用武之地吗?这难道不是对国家宝贵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吗?”
沈中书被陈诚这一连串的反问,问得瞠目结舌,脸上的怒容渐渐凝固,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惊和思索。
浪费人才……专业知识无用武之地……
这些词句,如同重锤一般,狠狠砸在他的心上。
他不是没有接触过下乡的知青,也听过一些私下的抱怨,但从未有人敢如此直白、如此尖锐地将问题剖析到这个层面。
此刻听了陈诚说的,他居然觉得有几分道理,不,应该说是很有道理。
沈中书也不是傻子,能坐到这个位置上也不可能是傻子,陈诚说完,他立马就懂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只是,从前官场上对这种事情都是讳莫如深的,没人敢说,哪怕是含沙射影都不敢,更何况是拿到明面上来。
陈诚今天的行为就像是撕开了最后的遮羞布。
但陈诚却像是没事人一般,继续平静地阐述。
“沈秘书,李处长,并非所有下乡的知青都是负担。”
“真正有用的,是那些能将所学与农村实际结合起来的人。学农的,可以改良品种,推广技术;学医的,可以为乡亲们看病,普及卫生知识;哪怕是学机械的,也能帮着修理农具,琢磨点省力的工具。”
“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这才是对人才的尊重,对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不是一窝蜂地都赶到田里,拿起锄头,这和让他们在大学里学的那些东西,有什么关系?”
“各司其职,才能真正帮助百姓,才能发挥出这些大学生,这些国家未来的栋梁的作用!”
这小子不仅仅是点出了问题,他连解决的方向都想到了。
沈中书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他原以为陈诚只是个胆大包天的愣头青,没想到其见识之深远,竟至于斯。
沈中书深吸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吸尽了雅间内所有的沉闷。
他缓缓放下一直紧握的茶杯,杯底与桌面接触,发出一声轻微的“笃”。
他看着陈诚,眼神复杂,之前的怒意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凝重的审视,甚至带着一丝……请教的意味。
“陈诚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