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糖汁提取设备,”
等众人参观了一阵甜菜切丝机切割甜菜的场面,郭怀一突然用手掌一指前方,说道。
领着众人来到一台水力驱动的机器前,他又说道:
“这是双辊式水力压榨机,”
“水车通过齿轮组驱动两根花岗岩碾辊,从甜菜丝中压榨出汁液。”
“碾辊表面刻有凹槽,可增强挤压效果。”
“这是接汁槽。”
顺着郭怀一手指的方向,李国助看到压榨机压出来的汁液通过一段铜制倒流槽流入巨大的木桶之中。
“这边是浸出池。”
郭怀一又用手掌指向一个大陶缸,李国助目测高2米,直径1.5米,
“用于提取压榨后的残渣中剩余的糖分。”
“压榨后的甜菜丝会被分层堆放在浸出池内,用热水自上而下淋洗……”
“为什么要这么搞?”
李国助终于忍不住说道,
“甜菜跟甘蔗不一样,用浸出法提取糖汁的效率应该会更高才对。”
“我做过实验,同样重量的甜菜,用浸出法最后制取的白糖比用压榨法多。”
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做过压榨法和浸出法的比较实验。
他在实验室里用甜菜制糖,在提取糖汁这一步,从一开始用的就是浸出法。
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他上辈子的那个时代的甜菜制糖厂主要采用浸出法提取糖汁。
甜菜制糖的核心步骤是浸出工艺,即通过热水逆流萃取甜菜丝中的糖分。
这一方法在甜菜制糖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原因包括:
高效提糖,浸出法能提取甜菜中约98%的糖分,废粕含糖量可控制在0.3%以下。
能耗较低,相比压榨法,浸出法动力消耗更少,适合大规模连续生产。
废粕利用,浸出后的废粕经压榨脱水后可用作饲料,经济性较高。
当然最根本原因,还在于甘蔗与甜菜的细胞结构差异。
甘蔗纤维含量高,适合压榨;
甜菜组织较脆,直接压榨效率低且易破坏细胞结构,导致非糖分溶出增加。
在19世纪甜菜制糖初期,部分小型糖厂曾试验压榨法,但因效率低下被淘汰。
现代甜菜糖厂均以浸出法为核心。
李国助之所以要编造浸出法与压榨法的比较实验,
是想增加说服力,希望郭怀一能改用浸出法提取甜菜糖汁。
“主要是因为在大规模的生产中,很难达到实验室里一样的条件。”
郭怀一从容不迫地答道,
“浸出法需要热水,还要维持热水的温度稳定。”
“这在实验室里并不难做到,但要在工厂里实现很难,”
“机械委员会想了很多办法,包括使用空气温度计,也只能比较接近实验室里的条件,”
“而且越是想接近实验室里的条件,成本就会越高。”
“所以经过多方评估以后,我们决定用压榨为主,浸出为辅的方法提取甜菜糖汁。”
他所谓的“空气温度计”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伽利莱在1593年左右发明的。
伽利略将玻璃泡加热后倒扣在水中,
当温度变化时,玻璃管内的水位会因空气热胀冷缩而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