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新一轮谈判的交锋(1 / 2)

使团领头官员,这位久经朝堂风雨、惯于周旋应对的老手,此刻也难以抑制内心如潮水般翻涌的焦虑。那焦虑似有实质,紧紧揪住他的心,令其坐立难安。他深知此次与林墨的交涉,关乎朝廷颜面与边疆安稳,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紧急召集其他使团成员,众人围坐于烛火摇曳的营帐内,低声商议,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一番激烈争论后,众人最终达成共识,决定于次日清晨与林墨展开新一轮谈判。

这注定是个无眠之夜。官员独自躺在营帐的卧榻上,辗转反侧,榻上的被褥被他折腾得凌乱不堪。帐外,夜风呼啸,仿若在为这场艰难的博弈吟唱悲歌。他的脑海中,各种说辞如走马灯般轮番闪现,每一句都反复斟酌,细究用词是否恰当、语气是否合适。他绞尽脑汁,试图在林墨的强硬诉求与朝廷不容撼动的权威间,寻得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恰似在刀刃上跳舞,稍有不慎便会跌落万丈深渊 。

次日清晨,暖煦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宽敞的谈判厅内,可那凝重压抑的气氛,却似一层浓厚的阴霾,怎么也驱散不开。使团领头官员身着官服,身姿笔挺,他神色凝重,微微闭眼,深吸一口气,似乎在积聚着足够的勇气与底气,随后率先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林先生,经过昨夜通宵达旦、反复深入的深思熟虑,我方深刻理解台岛历经多年岁月沉淀,已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也深切领会您对台岛发展所倾注的满腔心血与良苦用心。然而,朝廷统御天下,统一政令乃是维系天下大局稳定、促进各方协同发展的根基所在,实在难以因一地之特殊情况而轻易做出更改。” 话语间,他微微停顿,目光如炬,紧紧观察着林墨的表情,不放过对方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变化,见林墨神色平静,并无打断之意,这才继续说道,“不过,朝廷也充分考虑到台岛的实际情况,在经济政策这一关键领域,可给予台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举例而言,对于台岛那些极具地方特色、潜力无限的产业,台岛方面拥有自行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的权力,只需定期、如实向朝廷报备进展情况,以便朝廷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规划与调控。”

林墨静静地坐在那里,身姿沉稳,仿若一座巍峨的高山,只是微微点头,以最简洁的动作示意对方继续阐述。使团官员见状,原本高悬的心这才稍稍安定了些,暗自松了口气,接着有条不紊地说道:“至于人才任用这一关乎台岛发展命脉的重要环节,朝廷认为不妨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台岛内部基层官员的选拔任用,林先生您尽可凭借对当地情况的熟悉与了解,自主进行选拔任用,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优势。但在关键职位的安排上,为了确保朝廷的意志得以精准贯彻,同时兼顾台岛的自主性,需由朝廷与林先生您共同商议决定。如此一来,既能保障台岛在日常事务处理中的自主性,又能确保朝廷对台岛发展的整体把控。”

这时,林墨身旁一位身着黑色长袍、头戴方巾的谋士,剑眉紧蹙,眼中满是锐利之色,内心的激动如汹涌的潮水般难以抑制。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握拳,向前踏出一步,忍不住高声插话道:“如此安排,看似冠冕堂皇地称‘共同商议’,可诸位细想,一旦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各方利益的权衡、事务的决策,最终话语权恐怕仍会被朝廷紧紧攥在掌心。我们不远千里而来,所期望的是能在台岛实现高度自治,可如今这般条件,与我们的初衷相较,简直是天壤之别,实在让人难以咽下这口气,无法接受。” 使团官员听闻此言,面上并未有丝毫恼怒之色,反而神色愈发诚恳,脸上堆满了温和的笑意,连忙向前两步,微微欠身,和声解释道:“这位先生切莫着急,先消消气。朝廷此次诚心招安,意在终结纷争,实现天下一统,让四方百姓共享太平、同沐繁荣,自然不会肆意插手台岛内部事务,破坏这份来之不易的和谈契机。所谓的共同商议,绝非只是敷衍的空话,而是实打实的,意味着双方在谈判桌上都能掷地有声,拥有真正的话语权。在后续的商议过程中,每一项决策、每一个条款,我们定会充分尊重林先生以及各位的意见,从各个方面综合考量,力求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与平衡,绝不让诸位吃亏。”

林墨听闻众人言论,陷入了沉思,一时间,谈判厅内安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目光紧紧聚焦在他身上。片刻后,林墨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仿若洪钟鸣响:“贵方提出的方案,从某些角度来看,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诚意。但对于台岛而言,多年来的蓬勃发展,依托的是一套完整且独立、历经实践检验的体系。如今这般大刀阔斧的调整,难免会在诸多方面出现衔接不畅、水土不服等问题。” 话语间,他目光坚定,仿若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星辰,直直地看向使团官员,郑重提出:“我希望朝廷能再做让步,例如在税收方面,给予台岛一定期限的优惠政策。台岛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优惠政策将如同一场及时雨,助力台岛进一步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实力,也为未来更好地融入朝廷体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