镳公一脸认真,有条不紊地分析道:“倘若西周军想要占领负黍和阳城,就凭他们那点儿兵力,肯定是守不住的。
臣有个大胆的猜想,结合上次他用被困的四千秦军作为要挟,只为换取已故西公姬咎签订的献土降书一事,臣怀疑他极有可能会拿负黍和阳城与我大秦谈判,试图换回西周三十六邑!”
赢柱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连声说道:“嗯,这种可能性确实非常大!”
说着,转身面向赢稷,恭恭敬敬地揖礼:“父王,若是姬卓真提出这样的要求,儿臣想知道您的想法。”
“不可!负黍必须夺回,洛邑必须拿下!我大秦什么都能吃,唯独两样东西,坚决不吃!” 赢稷目光如炬,毫不犹豫地断然拒绝了谈判的可能。
嬴异人见状,赶忙揖礼,恭恭敬敬地问道:“孙儿不知王爷爷所指的是哪两样东西?”
赢稷一脸冷峻,周身散发着不怒自威的气势,斩钉截铁地回答:
“软的不吃,硬的不吃!秦人的土地,都是用无数秦人的鲜血,用锋利的秦剑一寸一寸夺来的,绝不容许交换!”
说完,或许是因为长时间的讨论让他感到疲惫不堪,缓缓回到了自己的榻上。
“孙儿记住了!” 作为王位的后继者,嬴异人深知自己这个太孙的位置来之不易,需要不断在爷爷赢稷和父亲赢柱面前好好表现,争取更多的认可。
“好好好,赢柱,你有个好儿子啊!” 赢稷看着嬴异人,眼中满是赞赏之色,对他十分满意。
赢柱也赶紧抛开严肃的国事,打起了亲情牌,笑着说道:
“哈哈哈,我的儿子,那自然也是您的孙儿呀!”
这一幅三代秦王共享亲情的温馨画面,让身旁几位大臣看了,都不禁心生退意,觉得自己仿佛成了多余之人。
谁知赢稷却突然伸手示意:“都等一等,国事为重,不可因私废公。
孤打算派一个特使前往洛邑前线,替孤好好犒劳犒劳我大秦的将士们。”
众人心里都明白,所谓的 “犒劳” 不过是个说辞罢了。一方面,秦王赢稷对赢樛的指挥能力已然产生了质疑,只是碍于情面,嘴上未曾明说;
另一方面,这个姬卓的一系列举动,也成功勾起了秦国上下的兴趣,让秦国对他足够重视起来。
但在对一个人口不到三万的地区,动用四万多军队却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再公开增兵,实在是太有损秦国的颜面了!
所以,此次派特使前往前线,实则目的多重。
想到这些,镳公主动挺身而出,抱拳请缨:
“大王,臣觉得自己的身份比较合适。
臣身在国尉府,又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臣前去,足以代表大秦,彰显我大秦的威严!”
嬴异人见状,也不甘示弱,赶忙揖礼,言辞恳切地说道:“王爷爷,孙儿觉得自己的身份更为合适。
孙儿前去,不仅能代表王爷爷犒劳大秦将士,还能亲自与赢樛将军当面谈谈,深入了解前几次战斗失利的具体原因。
况且,作为王孙,赶往前线慰问士兵,多带些护卫,旁人也挑不出错来!”
“好,子楚,就你去前线替孤犒劳我大秦的锐士们!” 赢稷听了,一脸欣慰,当即拍板决定。
可太子赢柱却心疼儿子,舍不得他涉险,开口劝阻道:“父王,子楚从未打过仗,让他去恐怕不太合适吧。”
“父王,儿臣此前面对合纵大军时,就是和赢樛将军密切配合,才成功击败他们,为大秦讨回了西周三十六邑土地。
儿臣与赢樛军团的将士们更为熟悉,前去沟通也更为顺畅。” 嬴异人急切地据理力争,努力争取这个难得的机会。
赢稷已是风烛残年,如此长时间的激烈讨论,早已让他疲惫不堪。
他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行了,孤就看好子楚,就让他去,也正好借此机会锻炼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