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会师后就朝洛邑方向而来。” 斥候冲进中军帐,单膝跪地,拱手高声禀报,声音中带着长途奔波后的疲惫与急切。
姬卓双目微眯,眸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略作思考:“再探,密切注意打探秦军行军方向,去吧。”
“得令!” 斥候领命,随即转身,如离弦之箭般迅速离开。
姬卓对虞季道:“增派斥候,着重留意洛邑 - 嵩山道 - 阳城 - 负黍的道路上秦军的情况,以及洛邑 - 伊阙 - 宜阳 - 洛宁 - 陕州 - 负黍方向,秦军的动向。务必做到万无一失,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虞季拱手领命:“得令!” 随即亲自出了营帐,去安排斥候事宜,脚步匆匆,带着一丝紧张与使命感。
姬卓独自一人,在棋盘前摆弄着棋子,自己与自己下起了象棋。他深知,战场上双方一旦行动起来,斥候就会往来频繁,因为他们是双方统帅的眼睛,双方的任何命令都要基于对斥候传回来的情报的分析结果。
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马虎。
“报 ——。” 直到下午时分,一名斥候单膝跪地禀报:“卓王子,秦军行军方向是嵩山道,目前还差六十里到达。”
姬卓手中来回轮流敲击的象棋突然掉落,他猛地停下手中的动作,神色一凛,简洁地回答:“再探!”
等斥候离开,姬卓对身旁的邹妁道:“快,派人叫醒孙大壮,让张虎通知赵军和魏军,人和战马带上四天的口粮,之后再饱餐一顿,等候我的命令!动作要快,不得延误!”
“诺!” 邹妁抱拳转身,迅速离去,身影消失在营帐外的暮色中。
不多时,孙大壮就来到姬卓面前:“卓王子,有什么任务吗?”
“命令生火做饭,和上次一样,每人双马,士兵带四天干粮。两千骑兵四千匹战马,另外多出的一千匹战马,给赵军和魏军各五百匹。
所有战马带五十斤谷子,用邹妁准备的布袋装粮食。多余的布袋也必须带上!” 姬卓生怕孙大壮听错,特地放慢语速,一字一句地强调,最后还着重提醒要带上布袋。
孙大壮复述命令:“吃饱喝足,一人双马,战马带五十斤谷子。士兵带四天干粮,多余的布袋都带上。”
“对,一点也不能打折扣!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此战的胜负,务必严格执行!” 姬卓拍拍孙大壮的肩膀,目光坚定地盯着他的眼睛,再次强调,眼神中透露出对孙大壮的信任与期待。
“得令!” 孙大壮领命而去,着手做准备,脚步坚定有力,充满了斗志。
姬卓独自一人在中军帐内等待,随手拿起一块饼子,慢慢啃了起来。此刻的他,表面上看似平静,内心却如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波涛暗涌。
等到邹妁和张虎回来,姬卓已经吃了差不多。
“主人,都已经准备好了!” 邹妁抱拳而立,神色庄重,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与紧张。
张虎也抱拳:“赵军和魏军也都吃饱喝足,多余的战马也给他们送了过去。”
姬卓点点头,在大帐内缓缓踱步起来。他的思绪如乱麻般交织,思考着即将到来的大战。
或许是大战前的紧张,尽管姬卓胸有成竹,但是内心依然有隐隐的担忧。毕竟,他的杀手锏 —— 骑兵,秦军已经见识过了,十有八九,他们也会让骑兵配备同样的装备。
姬卓的赌注就在于,秦军即便刚刚掌握了骑兵新装备,也不会懂得骑兵的妙用。
姬卓此时就是打算学冠军侯霍去病,将骑兵的战力发挥到极致,但是这里唯一不确定的就是,秦军的骑兵会不会和步兵分开行动。
所以,姬卓还在等,等待那个让他确定的信息。
“报 ——,秦军四万大军,车兵在前,骑兵在右,步卒在左,如常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