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烬未熄
尽管赤焰教的主力已被剿灭,但其残余势力依然潜伏在各地,伺机而动。一些偏远地区的村庄接连发生暴乱,百姓被迫卷入其中,死伤惨重。
锦衣卫的情报显示,这些暴乱背后都有赤焰教余党的影子。他们通过散布谣言、煽动不满情绪,试图重新点燃战火。
面对这一局面,魏璎珞意识到单靠武力镇压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她召集内阁大臣商议对策,最终决定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派遣军队平定叛乱,另一方面推行一系列惠民政策,以安抚民心。
“只有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朝廷的关怀,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赤焰教的影响。”魏璎珞说道,“朕希望你们能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
#### 改革新举措
为了缓解社会矛盾,魏璎珞推出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措施:
- 减免赋税
针对受灾严重的地区,魏璎珞下令免除三年田赋,并拨款赈济灾民。此举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使得赤焰教的宣传失去了市场。
- 兴办教育
她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学堂,鼓励贫寒子弟入学读书。此外,还特别设立了女子学校,提倡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理念。
- 发展工商业
魏璎珞借鉴西方技术,推动传统手工业转型升级。同时,开放更多通商口岸,吸引外国商人前来投资。
这些改革不仅改善了民生,也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整体实力。然而,这也触碰到了某些权贵阶层的利益,引发了新一轮的反对浪潮。
---
#### 权贵的阻挠
一些保守派官员对魏璎珞的改革极为不满,认为她是在破坏祖宗之法。他们联合起来,在朝堂上公开质疑她的决策。
“陛下,自古以来,农为国本,商为末业。如今您却大力发展工商业,岂不是舍本逐末?”一位年迈的大臣愤然说道。
另一位官员附和道:“还有那些女子学校,更是有违纲常伦理!女子只需相夫教子即可,何必浪费资源培养她们?”
面对这些指责,魏璎珞并未退缩,而是冷静地回应道:“时代在变,我们若固守旧制,只会被历史淘汰。至于女子教育,朕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无论男女都应享有学习的机会。”
她的话铿锵有力,令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为之折服。然而,也有少数顽固分子暗中串联,企图发动政变推翻她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