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逸失望地离开村子,此时天色已晚,夜幕渐渐笼罩下来。他在路边找了个破庙暂时栖身。破庙中蛛网密布,弥漫着一股潮湿发霉的气味。宋逸坐在冰冷的地上,思绪纷乱。线索到这里又断了,他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寻找蔡大人的后人,而郢都的危机却如高悬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半夜,宋逸被一阵冷风吹醒,他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借着月光,突然看到破庙的角落里有一个白色的身影。他瞬间清醒,惊恐地瞪大双眼,那身影竟与他之前见到的婉娘极为相似。只见那身影缓缓向他靠近,每走一步,都仿佛带着一股刺骨的寒意。宋逸想要逃跑,却发现双腿发软,动弹不得。
就在那身影快要靠近他时,宋逸看清了对方的面容,竟是一个陌生的女子。女子面容憔悴,眼神中透着哀伤。“你是谁?为何在此?”宋逸鼓起勇气问道。女子并未回答,只是缓缓开口,声音如泣如诉:“冤屈未雪,亡魂难安,莫要放弃,真相在……”话未说完,女子的身影渐渐消散,只留下宋逸呆呆地坐在原地,心中充满了疑惑。
天一亮,宋逸便离开破庙,继续踏上寻找之路。他反复思索着女子的话,“真相在……”在何处?他毫无头绪。此时,他已在郢都西边的村落间奔波了多日,干粮即将用尽,身体也疲惫不堪,但他心中的信念却愈发坚定。
回到郢都后,宋逸决定从蔡大人当年的政敌入手。他四处打听,得知当年有一位与蔡大人针锋相对的官员,名叫孙正。孙正为人正直,曾多次弹劾蔡大人,却因蔡大人权势过大,未能成功。后来蔡大人倒台,孙正也因年迈辞官回乡。
宋逸费了一番周折,找到了孙正的府邸。府邸大门紧闭,显得十分冷清。宋逸敲响大门,许久,一位老仆人打开门,满脸警惕地看着他。宋逸说明来意,老仆人犹豫片刻,将他引进府中。
在客厅里,宋逸见到了孙正。孙正已年逾古稀,头发全白,脸上皱纹纵横,但眼神依旧犀利。宋逸向他行礼后,将婉娘的事情以及自己寻找蔡大人后人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孙正听后,长叹一声:“当年蔡大人的恶行,我都看在眼里,却无力阻止。如今你为了郢都百姓,四处奔波,这份勇气令人敬佩。”
宋逸忙问:“孙大人,您可知道蔡大人后人的下落?或者当年他诬陷他人的具体证据?”孙正沉思片刻,说:“我虽没有直接证据,但我曾听闻蔡大人有一本手札,上面记录了他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若能找到这本手札,或许能揭开真相。当年蔡大人倒台后,这本手札就不知所踪,说不定被他的后人带走了。”
宋逸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他谢过孙正,离开府邸后,再次陷入了对蔡大人后人下落的苦苦追寻之中。郢都的大街小巷,他都找遍了,却依旧毫无头绪。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郢都的诡异现象愈发频繁,百姓们人心惶惶,宋逸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可真相却仍如迷雾般,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