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可试守舒城、贼袭庐江、贼陷无为州(此兼野史)等(2 / 2)

包文达宿松死节

包文达,字行甫,他的祖先是江夏人,因开国时期靖难北伐的功勋,家族世袭苏州卫指挥同知的职位。其父包世爵是一位有策略的官员,但不久因漕运事务去世。包文达志向坚定且勤奋好学,二十岁时继承了官职,在任上一共服务了十五年。到了乙亥年(公元1635年)正月,流寇侵犯安庆,巡抚张国维下令包文达随军出征。包文达在家中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并表示:“我家三代蒙受国家恩惠已达三百年,如今我也要用我的身躯为国效力。”他进入内堂,再次拜别母亲。

包文达登上战船后,看到破烂不堪的盔甲和钝化的武器,心中不禁叹息。渡过长江后,到了二月二日癸未,贼寇攻陷了潜山,战况愈发紧急,张国维命令包文达火速奔赴皖地。当时,共有四位统兵官员,其中有忌惮包文达才能的,故意让他殿后,且物资补给短缺。不久后,督军的命令如流星般急迫,当他们抵达贼寇所在区域时,由于人马饥饿疲惫,本打算休整后再前进,然而众人的战略意见不一。此时他们捉到了一名贼寇哨兵,从他身上搜出了不少财物,士兵们围绕财物分配问题争吵不休。

不久后,得知贼寇兵力分散易于攻击,众将领迫不及待地催马出击,包文达劝阻无效,只能随队前行。各军队长期以来饱受上级克扣之苦,军心动摇,贼寇四面八方设伏,官兵混乱溃逃,火器也因雨淋湿无法发挥作用。随从建议包文达撤退,但他坚决不肯,他骑马奋力冲锋,因其擅长射箭,立即发箭射击,箭矢用尽后,不幸被流箭射中胁部,坠马后勉强起身,拔出箭矢挥刀再战,但因援兵断绝,体力耗尽。

贼寇逼迫他解除武装投降,包文达愤怒地瞪眼痛骂对方,贼寇砍断了他的左臂,最后将其斩首。包文达在临死前笑着说并痛骂:“我所到之处皆能所向披靡,你们这些吴地小子又能怎么样,只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像我包某这样的人,依然不失为一名将领!”

当地人对包文达的死深感悲痛,在他战死的地方为他建庙祭祀,许多乡贤士大夫如吴默、张世伟等人,都写文章哭诉他。同时,一些学生如金俊明也记录了他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