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驻扎皮岛时,一边与朝鲜保持联络,一边积极招抚辽东地区的百姓,并时常派遣流动军队在海上活动,以牵制后金军队,使其无法深入山海关一带。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七月初二,后金军派人与毛文龙商议和谈。李永芳送来一封手书,表示毛文龙在辽东未遭屠杀的家族成员将得到优待,试图诱使毛文龙背叛明朝,并承诺共同瓜分明朝土地等。毛文龙派官员将敌军使者及李永芳手书一并呈报给朝廷。朝廷对毛文龙加封为左都督,赏赐大红蟒袍一件和五十两银子。参将陈继善、汪崇孝,游击将军陈希顺、李钺、时可达、王辅、朱家能、毛承禄、程尤,都司佥书许武、元顶选、李镳、张举等人,均被批准实授相应官职。参谋葛应贞、王命卿被加封为都司。佥书解俘官、周世登、苏万良被实授为守备。朝廷每年运米二十万石供给毛文龙部。
到了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四月,后金军三万人进攻朝鲜郭山,杀死朝鲜军队六万人,烧毁粮食一百万石。李永芳、贺世贤、麻城塔等人又攻打朝廷乂州,毛文龙派遣参将毛承禄、陈继盛等率领一万五千兵马前往救援,派张晓率一万人设伏,自己统率八千兵马作为后援,在安州与敌军交战。敌军战况不利,被迫撤退八里之远,毛文龙与曲承恩合力斩杀敌军七名将领并围困敌军,敌军被迫向北撤退。毛文龙进入安州等地安抚百姓,回到岛上后奏报了此次胜利的消息。
赵率教守锦州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五月十一日清晨辰时,后金军十多万部队抵达锦州城外,四面分布扎营,并分兵两路,轮流交替对锦州西北两面发起猛烈进攻。总督赵率教与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一道竭力督促各营将领共同进行抵抗,炮火、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从早晨辰时一直持续到傍晚戌时,双方死伤惨重。期间一颗流星犹如大斗从天而降,坠地时声势惊人,宛如天崩地裂,使得所有人整夜惊恐不安。
直到五鼓时分,敌军终于撤兵,锦州之围得以解除。随后敌军向东行进至小凌河扎营,并留下精兵断后。在这场战役中,双方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激战,明军取得三次重大胜利,期间连续二十五天小规模战斗不断,每日都有交锋。可惜的事,后来赵率教在遵化之战中不幸战败身亡。
译者注:1.原文中的“垣墉”,指城墙的基础结构,包括城墙主体(垣)和两侧的墙垛(墉)等。
2.袁崇焕、毛文龙和赵率教等明朝将领在辽东战场上的表现,对于明朝在与后金的较量中维持一定的军事平衡,延缓后金南下的步伐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明朝内部政治腐败、党争不断、财政拮据等多种因素,这些将领的努力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辽东战局的整体走向。从现代视角审视,这些战役对于研究明朝末年边疆防御策略、军事科技的应用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等诸多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