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武则天上位(2 / 2)

大唐道家第一人 望缺 2301 字 1个月前

为了把武则天拉起来。李治甚至不惜带着一大堆的财宝,亲自登门,去给长孙无忌送礼,只为长孙无忌点头答应。

长孙无忌收下了全部的礼物,却不肯答应李治的请求。

对此,肉包子打了狗,李治也无可奈何。

想要制衡长孙无忌,就必须得让武则天做皇后。

而想要让武则天做皇后,又必须得得到长孙无忌的同意。

李世民留下的制度,如果李治强行下旨废后,长孙无忌管理的门下省,可以直接把圣旨给退回来。

一旦圣旨被退回来,李治威信大损,接下来皇位还能不能坐的稳,恐怕都是一个问号。

正在李治和武则天一筹莫展之时,一个四川调来长安的小官出现了,

李义府,寒门官员,因为文章写的比较好,极具才气,所以才被调来了京城。

不过,到了京城之后,李义府没有家世背景支持,自然也只能沦为底层打工仔。

想要再往上再进一步,已经看不到希望了。

就在这时,武则天对着他伸出橄榄枝,李义府马上就表了忠心,唯武则天马首是瞻。

而长孙无忌不知道从哪知道了李义府是武则天的人,

一天,下朝时,让人放话给李义府,让他做好离开长安回老家的准备,

调离,任免官员,长孙无忌是有这权力的。

回到租房的李义府,决定破釜沉舟搏一把,我命由我不由天。

当天晚上,李义府故意替换了宫里的值班顺序,然后利用自己的毕生的才华,写了一篇文章。

利用自己在宫里值班的机会,把这篇文章送到了皇帝李治面前。

通篇文章,只说了一件事,那就是要立武则天为皇后,大唐才可兴万年万万年。

李治看到这篇文章之后,顿时大为兴奋。

长久以来,李治最头疼的,就是朝堂上没人替武则天说话。

接下来,李治直接大力提拔李义府,让李义府直接进入中书省做官,打入了长孙无忌的内部。

有了李义府这个先例之后,其他寒门官员,发现支持武则天,可以获得这么大的好处,自然也大为兴奋。

之后,武则天都不用拉拢,很多寒门官员,自然就开始纷纷抱团,围绕着武则天,组成了一个寒门官员群体。

而对于这些寒门官员,李治可谓是来者不拒。

只要你们支持武则天,愿意和长孙无忌较劲,我就给你们官做。

大量的寒门官员,开始进入三省部门工作。

这可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之前长孙无忌一家独大的时候,整个三省,几乎都是他说了算。

如果那时候李治强行下令换皇后,圣旨会被直接退回来。

但是如今,三省内部有了这些寒门官员,李治的圣旨,就可以被顺利执行下去。

哪怕长孙无忌反对,李治也可以让其他人帮忙通过。

发展到这一步,李治已经占据了主动和上风。

“皇上,还需要一个人的支持,”武则天对刚刚对自己攻伐完的李治道,

“谁?”李治问道,

“军方,李世积,”武则天道,

“哦,”李治努力在睡着前记了下来,

次日,李治就找到了李世积,说明了要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事,

李世积专心听完后,道:

“这是皇上的家事,皇上做主即可,”

有了这一句话,李治知道了李世积的态度,两不相帮呗,有这态度,那就成了,

在三省内部,李治也有了足够的人手,自己的圣旨能顺利执行下去。

在蓝田的苏灿,听着李百亭对宫里的一切汇报,还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徒弟还行。

现在的李百亭又多掌管了一股力量,王德的百骑司,

王德则是要去西域养老,要去看那个最大的内湖,苏灿安排人手送他去了,

百骑司也交给了苏灿,苏灿让李百亭管着。

自己当师父的,对弟子还是要关心一下,要是有弟子搞不定的事,免不了还得自己出手不是,

毕竟打了小的来老的,是规矩。

“报,”一信兵冲进蓝田大院,

“说,”苏灿道,

“东亭县船坞被袭,暴徒先用百十余艘船打退了守备水军,之后,烧了船坞和码头,还劫走了两艘战舰,”信兵汇报道,

“去查,”苏灿对李百亭道,

李百亭急忙退下。

苏灿在房间内走来走去,是什么一股势力,敢有如此大手笔,在自己嘴边拔毛。

“阿耶,走,说好看新菜的,一直等不到你,”苏诗筠从房外跑进来,拉起苏灿就向外走,

“都到嫁人的年纪了,稳重点行不?”苏灿无奈的说道,

“才不嫁,一辈子让阿耶养着我,”

“行行,养一辈子,”

“阿耶那个辣椒,可厉害了,凑近一点皮肤都感觉灼热,”一路上全是苏诗筠在讲各种从美洲带回来的蔬菜。

苏灿早就知道这些农作物,但还是耐心的听苏诗筠讲,他觉得这样子就是幸福。

而在大明宫,宫女们在打扫皇后的寝宫时,发现一个扎满针的木偶,

而木偶的样子和李治有几分接近,还身着龙袍,这还了得,

李治很快就知道了这事,于是,李治直接下令,以皇后王氏玩巫蛊之术为名,彻底废了王皇后,然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废王立武成功后,武则天开始有点飘了,毕竟自己终于成为了大唐皇后。

想想长孙无忌以前是如何拒绝自己的,现在得一样不少的还回去。

当然,武则天的成功,对于长孙无忌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

这事件过后,意味着以后李治的命令,均可以顺利执行,李治已能独揽大权,

长孙无忌作为老臣们的领袖,以后说话就不好使了,不少老臣也开始刻意的疏远长孙无忌,

很多见风使舵的世家官员,更是纷纷转投了武则天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