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明朝虽然进行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丽航程,但并未把视线投向北美洲这一地区。郑和的航行主要是在印度洋及东南亚地区活动,并未像后来欧洲国家那样涉足大西洋及美洲。这一地理隔阂,造成了中国与纽芬兰岛之间的历史断层。尽管明朝的中国在当时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它并未真正接触到新大陆的岛屿,这一现象也代表了中国对外世界的局限性,尤其是与北美的隔阂。
至于纽芬兰岛本身,其历史进程则相对平缓。岛上最早的欧洲探索者通常是渔民,他们并没有立即建立大规模的殖民地。随着英国人和法国人对新大陆的兴趣增加,16世纪末期,纽芬兰岛开始成为渔业活动的一个重要中心,尤其是与鳕鱼的捕捞有关。这一时期的纽芬兰岛还并未有明确的“历史”意义,除了一些临时的渔业基地,岛屿上并无持续性的人类定居点。
对于征服者来说,来到纽芬兰岛,他所看到的将是一片尚未被深度开发的土地,远离他所熟悉的明朝世界。岛上的原住民生活在与外界几乎隔绝的状态中,属于一个原始的、没有文字记录的社会。而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虽然与明朝的历史并无直接交集,但却与欧洲的殖民扩张、海上贸易及世界大航海时代的进程息息相关。
明朝时期的纽芬兰岛几乎与中国没有交集,其历史进程远未引起中国的关注。这片土地的历史相对封闭且孤立,直到欧洲的航海家抵达这里并逐步展开开发。明朝对北美的认知非常有限,纽芬兰岛的历史也未曾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有所体现。对于征服者来说,来到这里将意味着跨越时空与文化的鸿沟,进入一个与他熟知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历史舞台。